发布时间:2025-10-15 17:58:14    次浏览
当孩子被学校的作业、考试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您有没有一瞬间想过:让孩子在家上学?正如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说的,无论学生住在哪里,每天早上都必须按时到学校,学一样的内容,这就是工业革命基础上的学习模式。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在家学习呢?为什么要把不同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人强制安排在同一个教室里呢?关于在家上学,我们说说这两个典型的例子。一个是 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小学毕业后回家学习。18岁离家,用自己打工赚来的积蓄 创办《皮皮鲁》杂志,将父亲的童话事业发扬光大,创办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公司任CEO,年入1.5亿。 另一个是 李铁军的女儿李婧磁,9岁被父亲接回家,他宣称要将女儿培养成一名生物磁场科学家。事到如今,李铁军虽自认教育成功,但现实是 李婧磁家里蹲,依靠着父亲退休金度日。 两个在家学习的孩子怎么最后会走上如此天差地别的道路?在家上学这回事,到底靠谱不靠谱?多少人选择在家上学?为啥?2013年8月底,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课题研究人员调查得出活跃在 中国大陆地区在家上学群体规模约为1.8万人(包括父母、孩子、教师)。而据在家上学联盟网统计, 广州、浙江、北京是在家上学最集中的地区,都是教育水平较高、思想较开放的地区。目前,网上已经形成“在家上学联盟”,很多家长也是从零开始自学,联盟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学习,还会不定期组织活动,虽然是一个小众的圈子,但他们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调查显示,家庭选择“在家上学”的前五位原因依次是:“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54.19%)“学校教学进度过慢”(9.50%)“孩子在学校没有得到充分尊重”(7.26%)“孩子厌倦学校生活”(6.07%)“宗教信仰的原因”(5.59%)可见,家长们放弃传统学校教育的主要原因是对学校的教学模式失望,认为在家上学更有利。 其实,在家上学在国外早已不是新鲜事儿。 “在家上学”的概念起源于西方,英文为home schooling,其特点是以家庭为教育场所,父母为老师,在上世纪50年代蓬勃发展。当时一些拥有较强经济实力和较高文化素质的中产阶级家庭选择在家教育孩子。 他们认为自己带领孩子学习会更关注孩子的个性、天赋和兴趣点,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和学习重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课程不断增多,在家上学有扩大化的趋势,且出现了很多新形式。比如, 个体混合式或在校在家混合式。有数据显示,1994年,全美在家上学的孩子总数为34.5万人,1999年上升至85万人;到了2012年,有240万名孩子在家上学,已占全美学龄儿童的4%。美国有研究显示, “在家上学”的学生所取得的学科成绩普遍好于公立学校学生,而且社会心理和情感指数也高于平均值。“在家上学”作为新的教育途径和选择,已得到很多国家和地区政府的认可,美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相关的法案或条例。 在家上学,到底可不可行?在家上学在国内仍算是新生事物,到底靠不靠谱呢?根据媒体调查“你会同意让孩子‘在家上学’吗?”结果显示, 16%的人认为靠谱,“在家上学”是教育个性化颠覆性产物,是教育权力和能力逐步下移的体现;84%的人认为是冒险,“在家上学”很难成为主流,只能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补充。显然,目前只有少数家长敢“吃螃蟹”。 “在家上学”之:利弊利1.可因材施教,孩子的学习更加自由公立学校教育偏向于功利化,竞争压力也大,抹煞孩子的个性。 “在家上学”由父母做老师,可以更好地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设置课程,不拘泥于任何一套教材,教学更个性化。“在家上学”的孩子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会参考不少教育资料,在孩子的学习上不会像学校一样有固定的模式,可以 在看书或玩耍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教学,教育方式和孩子的学习方式更加自由。 利2.保护好孩子的天性现在,由于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趋势所致,一些幼儿园开始教孩子各种专业类知识。“在家上学”的孩子父母不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过早地学习文化知识,而希望孩子在这个年龄段能保有天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等等,结合孩子天性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更好。 利3.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成长有利大部分支持“在家上学”的父母认为孩子在成长阶段不能缺少家人的陪伴,他们更重视孩子的生活行为方式和性格的培养,教会孩子善良、真诚、有正义感等。在他们看来,这种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应做到的,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利4.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其实,创立“在家上学”的父母,其起因无外乎是父母对当前中小学学习体制的不满。父母看重孩子的全方位发展,而不仅仅是片面的学校教育,因此父母们在自家学堂里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增添孩子的童年乐趣。 利5.让学习变成一种快乐孩子去学校学习,每天起早摸黑,不外是听课、做题、考试争排名,高低得失都给孩子和父母带来极大的负担,难以有快乐享受可言。孩子在家上学,没有考考考,不要分分分,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学习态度,该学习时候学习,该玩耍时候玩耍。 弊1.孩子的交际能力下降上过学的孩子都知道,上学时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很长,在校园里可以接触很多人和事物。 在集体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难免会产生各种矛盾,在处理的过程中,孩子们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了退让、谅解、宽容,更懂得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在家上学”的孩子则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包容的精神。 弊2.父母的教育能力有限21世纪教育研究院调查报告显示,在家庭教育过程当中,母亲主导教学的是45.81%,再其次是父母共同主导,再其次是父亲,最少的是有家庭教师主导的,只占1.68%。在学校里,教师们术业有专攻,能更大程度地促进孩子的均衡发展。而在家上学,抛开谁教育孩子不说,家长的即使学历高却不一定代表教育能力也高。没有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背景,没有丰富的从教经验,没有足够广泛的知识涉猎面,“想当然”的家庭式教育,难以系统化和专业化。就算家长知识面足够广,也难以样样精通,难以为孩子提供全面发展的环境。 弊3.无学历,难以回归教育系统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这条规定给了地方政府很大的自主空间。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地方立法对“在家上学”做出探索和规定,但在操作上并不容易。 由于没有完整的义务教育阶段学历,“在家上学”的孩子想参加中考、高考时,很可能会因学籍不完整而失去报考资格。因此,“在家上学”的孩子父母一般是事先递交申请,在公办学校保留一个学生学籍,为将来留好后路。 但随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进行,只有学籍却不上学的孩子,可能会缺少学校提供的综合素质评价记录,仍会有升学障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且,在教父教母的角色上,也会有格局与视野参差不同,有如郑渊洁和李铁军之分。依儿童心理咨询师丹妈分析,郑渊洁看似离经叛道的教育背后,其实是更注重孩子的“全人”发展,给孩子尊重与自由,也给孩子责任与规则 。 而李铁军对孩子的培育似乎更多是出于焦虑,他把自己的愿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发展规律与个人特质,以及未来社会的需求,这是很多家庭教育失败的根本。 总结而言:不能因为郑渊洁家庭施教较为理想而褒奖“在家上学”,也不能因为李铁军没能实现施教诺言而贬低“在家上学”,应该看到, “在家上学”伴随民众智识与社会理念的变化已经逐渐成为教育孩子的一个选项。但由于国内在“在家上学”方面的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合法性难以确定、与学校教育的对接仍未完善, 各位父母在为孩子做教育选择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括社会大环境、家长的能力、孩子的特点等等,最终做出适合的选择才是最好的!—— 本文完 ——嘿,看完这个再走呗:1.欢迎后台私信小编您们喜欢的推送类型喔。亲子情感类的,学习方法技巧类的,轻松娱 乐类的?又或是其他的?2.给出您们的建议,让“家长圈”更好地服务于您,陪伴您。(^ o ^)文章来源:少年学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考试招生问个够,公益课堂免费听,新闻快餐送上门,亲子活动抢先报,假期活动早安排,精品课程低价学。0岁~高中学生,家庭教育全方位私人订制。长按二维码关注“温州家长圈”公众号